品味:一探酒評家口中酒評詞的虛虛實實
品味:一探酒評家口中酒評詞的虛虛實實
對于一個剛入門的葡萄酒愛好者而言,專業(yè)酒評家的評分與酒評詞就是最好的啟蒙與引導材料。但乍一接觸,大多數人都會對形形色色的專有名詞感到一頭霧水無所適從,或猛嗅杯中佳釀卻還是難以分辨出酒評中各味果香與花香。其實,酒評家口中酒評詞虛虛實實,不是最終權威,讀懂不難,會讀不易。
葡萄酒評論通常是按照視覺、嗅覺和味覺的品酒順序,依次去描述和評論葡萄酒的色澤、香氣和口感。為了讓品鑒者在描述酒液時有統(tǒng)一的依據,酒評家們對葡萄酒的一些物理屬性特征進行了進一步命名定義,葡萄酒品鑒的專有名詞從而誕生。解讀這部分無需發(fā)怵,只需要對葡萄酒專業(yè)術語有基本了解。 首先最常見的詞語就是酒體。這個詞容易造成誤解,因為國內白酒界人士所說的體,是色、香、味的綜合表現,側重于全面的評價。而國外專家謂之“體”,是指一款葡萄酒的厚重感和飽滿感,口感豐富,味濃,醇厚,回味等這些風格印象。酒體飽滿的葡萄酒一般含有較多酒精和甘油,風味物質集中稠密,甚至帶給我們一種咀嚼感。第二個高頻詞是結構。經橡木桶陳釀、酒泥處理等釀造工藝使葡萄發(fā)展出更加豐富的香氣,且這些香氣隨時間而演化變得愈加復雜。在品嘗過程中,各種葡萄的味道會按時間順序一一析出,同時口腔中的不同位置對香味的反應也是不同的。所謂結構平衡,就是指各種味道之間的關系,主次分明,相輔相承。第三個高頻詞是單寧。單寧是一種酚化合物,存在于葡萄皮、梗、籽之中。喝葡萄酒時所感覺到的澀味,就是單寧的味道。葡萄酒風味的形成,幾乎全部有賴于單寧物質,而且由于單寧具有很強的抗氧化特性,食用單寧物質有益于心血管。
這些詞匯用來描述葡萄酒中那些不因時間而改變的基礎物質,是客觀存在的,因此并不難理解。難以理解的酒評中酒評家通過感性聯想添加的部分。相信很多人都見過這樣的酒款描述“此款酒果香優(yōu)雅馥郁,有黑莓、覆盆子、皮革、香料等典型香氣”。“很多用來描述葡萄酒風味的水果,我都沒有吃過。”“大多數品酒術語都是直接從英文翻譯成中文,但我根本就不知道甜胡椒或西班牙甘椒為何物。”是很多中國品酒者的真實心聲。這些是在西方的本土水果,在中國并不常見,因此成了很多人理解的攔路虎。這種由于文化和生活經歷造成的理解差異不可避免,品酒者必須親身實踐和感受紅醋栗、覆盆子和蔓越橘這些水果的真實味道,并經過進一步加工記憶和比較,才能做到品鑒恰如其分。其實除了向專業(yè)酒評家盡量靠攏,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從自身閱歷出發(fā),在酒香中尋找自身熟悉的味道,找到屬于自己的獨特感覺,那才是葡萄酒賜予我們最美好的禮物。
讀他人的故事,流自己的淚。愿我們能懂酒評家們口中的酒而品出自己的味道。